贵阳康养职业大学大学生心理自助手册
每一个生命都有独特的价值,每一种存在都有特殊的意义。生命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自己、体悟自身、认识自己、悦纳自己、成为自己的过程,这也许就是生命的真谛。伴随着这个过程,带给我们的会有欣喜和希望,也会有无奈和彷徨,更会有忧愁和哀伤……生命的过程需要分享、需要陪伴,这会让人感受温暖、更会让人获得力量!
贵阳康养职业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中心(以下简称“心理中心”)围绕健康教育、监测预警、咨询服务、干预处置、科研服务“五位一体”来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工作,构建学校、家庭、医院、社会和相关部门协同联动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体系。心理中心以“爱自己,爱他人,爱职业,爱世界”——“四爱”为工作理念,面向全体学生提供心理服务,陪伴学生心理成长。
一、心理健康标准
关于心理健康,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以下十项标准:
1.有足够的自我安全感;
2.能充分地了解自己,并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出适度的评价;
3.生活理想要切合实际;
4.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;
5.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;
6.善于从经验中学习;
7.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;
8.能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;
9.在符合集体要求的前提下,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;
10.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,能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要求。
二、大学生可能面临的心理困扰及调适策略
(一)学习方面
1.学业困难
(1)不适应大学学习,学习进度跟不上,学业内容难以理解和掌握;
(2)自主学习能力不够,常常拖延。
2.学业动机
(1)缺乏奋斗目标,不知为何而学;
(2)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,无法主动投入学习;
(3)未能到心仪专业学习,感到沮丧,学习无动力。
3.自我效能感
(1)对成绩不满意,感到自卑;
(2)因为挂科而产生自我怀疑,甚至出现旷课行为;
(3)同辈竞争压力大,,缺乏意义感和成就感。
4.调适策略
(1)了解大学学习(理论、实践、研究)与以前基础教育(记忆、刷题、考试)的本质区别,及时调整;
(2)激发和保持求知欲,获得学习的乐趣;
(3)提升自学与自我管理的能力;
(4)进行职业生涯探索,找到自己的职业兴趣、职业理想和职业能力所在;
(5)不盲目与他人的优势进行对比,发挥自身优势,挖掘潜力,培养能力;
(6)与学长学姐交流,了解专业特色、学科优势、就业前景,培养专业兴趣;
(7)寻求周围师长(如辅导员/班主任/任课教师等)的指导建议;
(8)与同学互帮互助,共同进步;
(9)寻求父母的理解与支持。
(二)人际方面
1.校园关系
(1)缺乏交往技巧,对社交感到恐惧,无法主动与他人建立关系;
(2)对新环境感到陌生,缺乏归属感;
(3)在生活习惯、性格特点等方面与室友存在较大差异,产生矛盾。
2.亲子关系
(1)渴望父母的关心,但缺少父母的理解与支持;
(2)渴望独立自主,但依旧感受到父母过多的干涉与管束。
3.恋爱关系
(1)与恋人身处异地,可能面临陪伴不够、沟通不畅等困难;
(2)渴望恋爱但缺乏恋爱技巧,不知如何开始一段恋情;
(3)与伴侣之间冲突频繁,缺乏经营技巧,难以维系关系;
(4)经历表白失败或者失恋,难以调整悲伤、失落的情绪。
4.调适策略
(1)人际关系需要时间来建立和维系,给自己一个适应期,逐渐增强与同学的相互了解和信任;
(2)通过“共同经历”增进关系,如多参与班级活动、社团活动等;
(3)面对寝室矛盾时,可尝试求同存异并沟通协商,必要时可向辅导员/宿管寻求帮助;
(4)主动表达心理需求,通过沟通增进相互理解,调整与父母的相处方式;
(5)重视亲密关系的价值,学习建立与经营亲密关系的策略,在实践中提升相处的能力;
(6)阅读与人际沟通、亲密关系等相关主题的心理学书籍;
(7)主动参加与人际关系、亲密关系等相关主题的主题讲座或团体心理辅导。
(三)生活方面
1.生活适应
(1)初到新环境,饮食习惯、气候存在等方面差异,难以适应;
(2)不擅长处理各类生活事务,如洗衣服、整理房间、换洗床铺、购买生活用品等;
(3)缺乏对生活费的管理,使用不合理,常觉得钱不够花。
2.自我管理与时间规划
(1)日程安排紧凑,休息时间不够,导致精力不济;
(2)作息不规律,日常生活中感到压力;
(3)任务管理与时间规划能力不足,面临多任务并行的压力。
3.调适策略
(1)主动寻求学长/老师/宿管的指导与帮助,尽快熟悉校园,提升生活技能;
(2)加强体育锻炼,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,维持良好的精神状态;
(3)学习正念冥想、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等放松技术,学会短时间内高效休息;
(4)按照任务的轻重缓急安排日程,合理规划和利用自己的时间。
三、建议寻求专业心理服务的信号
(一)建议即刻求助专业心理服务的信号
1.主动或被动地表达结束生命的想法,如不想活了、希望意外消失等;
2.发生不寻常的改变:如长期翘课,通宵玩游戏、看小说等,长时间不洗澡、不换洗衣服,频繁夜不归宿,出现意外事故,无缘无故收拾东西,向他人道谢、告别,伤害自己或者他人、动物,脑海中经常想到死亡,计划后事等;
3.出现幻觉、妄想:如听到无法被解释的声音,觉得被监控或被迫害;
4.对日常学习、生活造成了巨大影响,如不能完成基本学习任务,生活停摆。
(二)建议预约专业心理咨询服务的信号
1.生理信号
(1)持续2周以上入睡困难、失眠、早醒等,或者睡得太多;
(2)持续2周以上食欲改变较大:吃得太少,或吃得太多;
(3)长时间有肌肉紧张(头、颈、肩、背等位置);
(4)非器质性疼痛,如皮肤斑点刺痛、头痛、胃痛、腹泻、心悸、胸部疼痛等。
2.认知信号
(1)上课和做作业时难以集中注意力,容易走神;
(2)日常生活中记忆衰退,判断力差;
(3)平时做事优柔寡断,难以作出决定。
3.情绪信号
(1)情绪波动较大,容易与他人起冲突;
(2)生活、学习中容易生气或烦躁,对别人产生疏远和冷漠;
(3)对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充满了焦虑、担忧、恐惧、害怕的心情;
(4)常常没有缘由地感到悲伤、觉得很多事情没有希望,情绪低落、消沉;
(5)常常感到压抑和痛苦。
4.行为信号
(1)学习表现变差,翘课或者不交作业;
(2)玩游戏时间过长,影响作息和学习;
(3)对往常感兴趣的事物都不再感兴趣了,多数时间无聊地发呆;
(4)回避社交,不愿与朋友和家人交流接触,害怕接到老师和家人的电话等。
四、专业心理服务资源
(一)初始访谈
明确心理咨询诉求,为你提供合适的心理服务资源,以面对面访谈为主(20分钟)。
(二)个体心理咨询
50分钟/次,咨询次数与心理咨询教师共同商议,免费。
(三)团体心理辅导
解决成员共有的心理困扰。主题有人际关系、亲密关系、情绪疏导、学业困扰等,可在官网或成员招募海报上关注具体相关信息。
(四)心理咨询预约方式
1.电话预约:0851—84127102
预约时间:周一至周五(09:00-12:00,14:00-17:00)
2.现场预约:教学楼211办公室
预约时间:周一至周五(09:00-12:00,14:00-17:00)
五、心理援助热线
全国心理援助热线:12356
卫生健康热线:12320
全国青少年心理咨询热线:12355
全国妇女儿童心理咨询热线:12338
贵州省心理援助热线:0851-88417888